“今晚的‘天窗’作业是检修德令哈站东咽喉信号机,徐裕峰负责室内防护,张桐负责室外防护,周永鹏负责核对检修工具,大家检修时一定要仔细。”7月22日16时许,在青藏集团公司西宁电务段德令哈信号车间德令哈信号工区,工长童立在安排当晚将要进行的“天窗”作业。
暑运期间,西宁电务段加密了对信号机设备的巡检频次,对信号机电压出现波动、显示距离不够、密封不良的及时予以整治,确保信号设备安全稳定,铁路信号机被称作列车的“眼睛”,24小时不间断地指挥着列车运行。
而铁路信号工就像一个个“眼科大夫”,用灵巧的双手和精湛的技术,日夜维护着每一架信号机的安全稳定,为高原列车擦亮“眼睛”。
德令哈信号工区地处巴音河畔,担负着90公里青藏铁路上198架信号机的日常维护任务。为杜绝出现检查遗漏,车间将所有信号机进行了全面的分配,按谁检查、谁负责的进行记名式检查方式,从透镜擦拭、参数测量、显示距离调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安排,确保隐患“颗粒归仓”。
“天窗”命令下达,职工们一字排开走向站场。到达S5信号机旁,童立半蹲着身子,检查机构密封和机座配线情况,为防止机构进水受潮,他撕下一小撮棉纱,顺着机构内缘的盘根细细进行围堵,围堵完毕,测试确认各灯端电压正确无误后,他合上机构后盖加上锁。
“夏天雨多,信号机构密封不好,就会导致机构进水受潮,造成电路短路,一定要封堵结实。”童立对准备检查信号机箱盒的青工王淇说。这已是他工作的第12个年头,凭着爱钻研、不服输的学习劲头,他练就一身设备故障手到病除的好技术。
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,在D29信号机处,职工阿布业斯佝偻着背,将脸凑到信号机跟前,用万用表测试信号机灯端电压,并将测试结果一一记录在一张小卡片上。
“检修信号机时,每一个灯端电压、每一个灯位显示,每一根电线绝缘都不能落下。”阿布业斯介绍说。“灯丝转换试验报警正常,主灯丝电压9.97伏,副灯丝电压10.32伏,数据在正常范围。”
20时10分,阿布业斯向徐裕峰反馈测试情况,由于长时间半蹲,起身时,他的双腿变得发麻,不由往后一个趔趄。
夕阳西下时,巴音河面披上一层金色的薄纱,而在德令哈站,“眼科大夫”们依旧在紧张忙碌……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杨琴)
倍悦网-倍悦网官网-正规配资论坛-配资论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