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正在持续影响我国。在高温炙烤下,不少网友认为气温远不止38℃、39℃,因为在户外感觉都快被“烤化了”。近日,有网友发布一段视频,用手持温度计在安徽省蚌埠市街头测量到的温度超过50℃,而此时天气预报显示蚌埠当日最高温度为39℃。两个温度差距如此之大,引起了许多人的疑问: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如何测出来的?为什么与体感温度差这么多?
空气温度是指气象观测站内百叶箱(通常离地面1.5米高,避免阳光直射)测量的静止阴凉空气的温度,仅反映空气的热力学状态,并未考虑其他人体感知因素。各地气象台会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站点来预报该地气温。以北京为例,通常以南郊观象台百叶箱的气温为预报基础。即便是同一个城市,各个区域之间的温度也不尽相同,例如海淀、朝阳、顺义等不同区域在同一时间气温也有差别。
有些人觉得热或冷,这指的是个人的体感温度,它是人体通过皮肤与外界热交换后的综合感受。体感温度通常会受到湿度、风速、太阳或地面辐射、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,甚至个人情绪也会影响对气温的“判断”。例如,高温时湿度高(如桑拿天),汗液难蒸发,体感温度高于实际温度;湿度低,汗液快速蒸发,体感更凉爽。炎热路面(如沥青)反射热辐射,加剧高温;寒冷冬季墙壁辐射散热,增加冷感。不同个体的代谢率(运动时产热多少)、衣着(保暖或透气性)、健康状况(如贫血怕冷)等均会影响体感。因此,如果气温在30℃以上,相对湿度较大时,人体就会感到闷热、不适,甚至引发中暑。
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,做好防暑很重要。应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停留;尽量避免日光直晒,注意做好防护,如打遮阳伞、戴遮阳帽、戴太阳镜等;注意补充水分,可饮用白开水、糖盐水,或含钾、钠、氯等离子的电解质饮料;保持饮食清淡,尽量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;保证充足睡眠,以维持充沛体力。防暑不仅要“避热”,更要科学管理“冷热切换”,避免骤热骤冷。从室内到室外时,应提前关闭空调并开窗通风,避免身体突然接触高温环境。从室外进入空调房前,先在阴凉处休息,让身体逐渐适应温度变化。出汗后不要立即洗冷水澡,建议先擦干身上的汗,休息10~15分钟再用温水洗澡。夏季喝水要少量且多次,运动后切忌大量喝冰饮。
倍悦网-倍悦网官网-正规配资论坛-配资论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